鲁中网淄博2月9日讯很多人对看守所的第一印象,是电网笼罩的高墙,是冰冷坚硬的铁窗,是严密的监视巡控。但在看守所里,有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24小时值守在各个角落,承担着管理、教育和转化犯罪嫌疑人的重任。他们是法律的捍卫者,也是灵魂的拯救者,他们为每一名在押人员点亮前路明灯。沂源县公安局看守所民警张杰,就是这样一位用无私大爱引领迷失灵魂塑造新生的“掌灯人”。
勤学善管 “监所里绝对不能出现问题”
(相关资料图)
作为一名监管民警,如何管好形形色色的在押人员,保证绝对不出问题圆满完成各项监管任务,是摆在张杰等监管民警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初到监管岗位时,面对重重压力和异常复杂的监管环境,张杰没有退缩,他下定决心,先从书本里找管理方法,接着用最短的时间认真学习了《看守所管理条例》《执法细则》等相关业务知识,做到了烂熟于心,融会贯彻。在学习和实践中,张杰同志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渐从缺乏监所管理经验的普通民警成长为监管岗位的业务标兵和行家里手。
在与领导汇报研究后,他还结合看守所实际工作情况,参考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沂源县看守所在押人员一日生活规范》,从诸多管理细节进行标准化规范,保证了在押人员的规律作息和安全,为后期教育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张杰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押人员的反常举止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凭借着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2020年以来,张杰参与协助破案50余起,发现安全隐患20余起,为沂源县看守所连续38年无责任事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春风化雨 “谢谢最后时光的管理和陪伴”
看守所的在押人员对待监所生活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心灰意冷,有的消极冲动,有的甚至扬言要报复社会。看似简单的监管工作,其实压力非常大。在张杰看来,对待犯罪嫌疑人,不仅仅要管,更重要的是教育和感化。
2021年,一名犯罪人员黄某(化名)被关押到沂源县看守所。黄某曾经有份体面的工作,但后来被人蛊惑,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面对这样一名在押人员,张杰自告奋勇承担起了教育管理的责任。
后来黄某因重大刑事犯罪被判处死刑,听到判决后黄某情绪失控,多日拒绝进食。张杰了解到情况后,每天都找黄某谈心,从法律、人性的角度对其进行教育管理,让他认识到犯罪行为对社会和其他家庭的危害,同时对黄某的合理诉求尽量满足,引导他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
在张杰耐心的陪伴下,黄某平静地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在黄某和张杰最后一次见面时,他说:“感谢您对我的教导和陪伴,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只可惜认识太晚了,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做个好人。”
朴实无华“对得起党和人民与肩上的责任”
在监管岗位上,张杰一干就是15年。不管是作为一名普通民警还是走上领导岗位,他都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坚守岗位。他说:“组织把这么重要的岗位交给咱,咱就得好好干!这样才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肩上的责任。”
在退出领导岗位后他没有摆资历、图清闲,而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要求承担重担。尤其是近期张杰的母亲突发老年病,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而是和妻子分工协作,白天由妻子照顾母亲,晚上由他陪护照顾。身在病床的母亲也告诉张杰,不要因为自己生病就耽误工作,该上班的时候一定要上好班。
在母亲生病的日子,张杰依然坚守岗位,从未向领导请假,很多同志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件事。特别是在除夕的值班中,张杰同志身先士卒,没有丝毫犹豫,主动提出自己除夕值班,让年轻同志们回家团圆。
坚守无言,责任在肩。张杰同志是一名普通监管战线的民警,他朴实无华,就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对公安工作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和默默的付出,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